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是道德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法律是道德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道德是法律的最高标准?
其实这句话的原本是“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尺度和价值标准”,一个文明社会,法律和道德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
衡量一个行为是属于道德还是法律,就看该行为法律是否予以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律不是道德,法律是维护道德的基础,是保障道德得以行使的依据。法律为道德保驾护航,道德作为法律的最高标准,两者无法独立存在。
为什么说道德是法律形成的基础?
1、法律的由来
道德从最初的习惯演化而来,再从道德中逐渐演化成为独立的法律。随着国家的出现,法律也随之强化。
2、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最早来源
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源于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之间主要靠风俗习惯调整的,从食物分配到婚姻缔结,都体现了风俗习惯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关系愈变得复杂,单纯的靠风俗和习惯已不可能完全调整,因此道德便产生了,所以道德的产生并不是抽象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更不是来源于宗教神学,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吗?
法律不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才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的基础就是道德,没有道德,法律一天都不能存在,就算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律也不会起作用。
譬如民法,民法讲契约,契约的根本是诚信,而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法律上的诚信首先建立在道德的诚信上,如果一个人在道德上没有诚信可言,合同就是一纸空文,契约就没有效力。
道德是法律的最低要求?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将法治思想转变为廉洁从政的行为习惯;才能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才能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使中国达到“正义看得见、公平可预期”的善治状态,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证,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除了依靠法律强制性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之外,还需要把那些***知晓、个个懂得的生活道德法则转变为法律规范,使法治精神更好地体现道德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条文只有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自觉,才能得到相对彻底的认可和遵从。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一个文明社会,法律和道德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衡量一个行为是属于道德还是法律,就看该行为法律是否予以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律不是道德,法律是维护道德的基础,是保障道德得以行使的依据。法律为道德保驾护航,道德作为法律的最高标准,两者无法独立存在。